微軟Windows Vista中文版的五個錯誤
2006 年 11 月30 日,微軟公司全球同期在中國北京、日本東京、英國倫敦、法國巴黎、德國慕尼黑、加拿大多倫多和美國紐約等城市面向商業(yè)用戶正式發(fā)布廣受期待的微軟2007 Microsoft Office system、Windows Vista和 Exchange Server 2007 三大商務引擎。近日起,網(wǎng)上開始流傳出MSDN版的中文版Vista系統(tǒng)BT下載,做為一個Vista愛好者,我毫不猶豫的下載了32位版本進行體驗。由于只是體驗,并未使用任何破解,30天的試用期對我來說完全夠了。正當我滿懷欣喜的準備開始Vista之旅時,微軟所謂的全新體驗卻讓我產(chǎn)生了嚴重懷疑,這就是微軟給我們的Vista嗎?
正如Windows XP一樣,Windows Vista也支持多語言。從本質上來講,Windows Vista多語言于Windows XP有很大的區(qū)別。在Windows XP當中,代碼是和語言一起來進行編譯的,也就是說英語是必須帶有的、默認的語言。如果用戶要想轉換成中文、日文或者其它的文字,他必須要安裝語言包(MUI)。但是這個語言包其實是在編譯好的Windows XP外面摸了一層漆,可以說是純翻譯了一下,拋開這曾漆后看到的仍然是英文語言。在Windows Vista中,這種語言的結構是不一樣的。Windows Vista在編譯的過程中編譯的只是代碼,等編譯好之后,語言在覆蓋上去。這個意思也就是代碼和語言是完全脫離的。如果用戶要轉換成其它的語言,同樣也必須安裝語言包。在安裝語言包的時候,語言就直接掛接到代碼上了,并不是如Windows XP那樣拋開這層語言包后還有默認的英文。這也就是為什么在有了Windows Vista英文版后很快就會有日文、中文等其它語言版本的Windows Vista的原因。Windows Vista的語言包已經(jīng)公布了,但是這個語言包是針對5472這個版本的,因此只能在Windows Vista 5472上使用多語言。并且,Windows Vista還支持多個用戶使用不同的語言登錄計算機,也就是說不同的用戶登錄計算機后看到的語言是不一樣的。
-ITECN.NET
從Vista起,微軟的操作系統(tǒng)做到了內(nèi)核與語言的完全分離,語言包可以做為一個組件同其它組件一樣被選擇及部署,大大降低了本地化的難度,顯著降低了微軟的維護成本,是一種值得肯定的技術進步,可以讓本地工作團隊將更多的時間用于其它工作的開展,完美的實現(xiàn)Vista在全世界各地的本地化。但是在Vista的整個測試過程中,中國的微軟愛好者們并未下載過任何一款官方發(fā)布的中文版Vista系統(tǒng),網(wǎng)上很多的Vista中文版都是個人制作的語言包。而由于工作關系,我可以接觸到相關信息,但也只在微軟的一些展示活動中見過官方Vista中文版的展示。秉忱著“要用就用官方的”思想,我一直對網(wǎng)上所謂的個人制作的語言包不屑一顧,認為那只是愛好者的玩具,無法體現(xiàn)真正的Vista魅力。但是直到我拿到這款所謂的Vista RTM MSDN中文版系統(tǒng),我卻對我自己曾經(jīng)堅持的信念產(chǎn)生了嚴重懷疑,RTM?哼,我看叫RC1中文版還差不多。
下面我會列出在使用過程中遇到的這種可笑的錯誤!
01.由于每次測試使用的機器不同,因此在安裝完畢后,我會習慣性的看看系統(tǒng)性能得分,來決定進行什么樣的測試。
“Windows 體驗索引” Windows ExperIEnce Index,就是大家熟知的那個系統(tǒng)性能打分功能,在中文版中,這個術語被翻譯作“Windows體驗索引”,關鍵就是“Index”這個詞翻譯成“索引”,是否恰當?是否能符合“信、達、雅”的標準?我覺得“Index”翻譯成“指數(shù)”要更合適一些。 -劉暉
02.IE7中提供了自由添加搜索引擎的功能,在這個搜索為王的時代,確實能提供很多方便,問題是“Find more Providers”-“查找更多提供程序”,這樣翻譯對嗎?'Providers'這里是指提供搜索服務的服務商,什么時候變成了“提供程序”。
03.同樣還是IE7,代理設置中,“Secure”翻譯成“安全”我也就不說什么了,“Socks”卻翻譯成了“套接字”,這對任何一個曾經(jīng)使用過代理的人都是無法理解的,Socks代理聽過,“套接字代理”是個什么東東?
04.Windows屏幕保護程序中有一個“Windows Energy”屏保。
微軟卻將之翻譯成了“Windows 節(jié)能”,我們看看金山詞霸中的解釋“能力、精力、活力;工作或積極活動的能力”,我想翻譯成“Windows活力”都比“Windows節(jié)能”強些吧。
05.再就是Vista中隨處可見的中英文混合同時出現(xiàn),“Freecell”你都翻譯成了“空檔接龍”,那為什么“Chess Titans”就不能翻譯成“國際象棋”呢?,“Windows Photo Gallery”被翻譯成“Windows照片庫“,那”Windows DVD Maker“為什么不能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呢?這樣不是可以讓界面更美觀嗎?
好了,夠了,我不想再充當微軟的義務測試員了。從以上列舉的例子來看,明顯是機器翻譯占了很大的比例,而這一步卻應當只是整個翻譯過程的第一步,在此基礎上經(jīng)過人工的調整,保留不應翻譯的字詞,根據(jù)當?shù)亓曀走M行修改,統(tǒng)一翻譯風格后才能考慮發(fā)布測試版的問題。
做為Vista創(chuàng)新之一的Aero界面,是為了讓使用者更關注內(nèi)容本身,現(xiàn)在內(nèi)容是更關注了,但我們想看的是這樣的內(nèi)容嗎?詞不達意,邏輯錯誤,不該翻譯的翻譯了。Google為了一個中文名稱做了多少工作得到的結果卻是大眾的不認同,而微軟做為全球頂尖的軟件公司,幾千人的開發(fā)團隊,難道拿出這種小學生級別的作品就想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嗎?
所謂”愛之深,責之切“,同Vista的其它方面相比,這個問題也只是本地化過程中的一個不該產(chǎn)生的錯誤,值得慶幸的是,只是一個顯而易見的小問題出現(xiàn)在了最容易被人看到的界面上。在本地化過程中,微軟中國不僅能支持中文顯示,還將少數(shù)民族語言的支持納入了本地化工作中,引入了藏、彝、維吾爾等四種少數(shù)民族語言的支持,只需要簡單的拼音輸入法,即可實現(xiàn)對四種少數(shù)民族語言的輸入。針對比較復雜的維吾爾語,特別采用了維吾爾字母從右向左的輸入順序,而外來語在維吾爾語中保持從左向右的常規(guī)輸入順序。另外,IE7瀏覽器完全實現(xiàn)了對中文域名的支持,只需在瀏覽器地址欄中輸入想要訪問的中文域名,便可實現(xiàn)鏈接,從而為人們上網(wǎng)瀏覽提供了更快捷的方式。
我不否認在將來的日子中,微軟會通過升級的方式逐步完善。但大家請注意,現(xiàn)在發(fā)布的是RTM版,而不是Beta版、RC版。RTM的意思是”Release to Manufacturing“而不是”Ready to murder“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