詳解JS前端使用迭代器和生成器原理及示例
目錄
- 正文
- for of 是干什么用的
- 可迭代對象是什么?
- 生成器和迭代器的關系。
- 讓非迭代對象也可以使用for of 進行遍歷
- for循環和for in的關系
- 總結
正文
生成器和迭代器這兩個東西平時作為一個切圖仔,一直都沒有使用到。感覺是只有在面試之前才會的東西。面試過不了幾天,再次看這兩個詞一陣恍惚。
記憶力退化成這樣了么?最大的原因一定是用得少了。然后呢?就是沒有真正的理解它們。我對于它們的認知常常有下面這些:
1. 我常常把迭代器和生成器理解成完全不同的東西。
2. 我常常把for、forEach、map、reduce
和for of
混為一談
3. 我常常把數組、類數組認為是可迭代對象
想來要真正的記住它,增加自己的武器庫,必須要弄明白這些東西才行。
我們首先是要搞明白什么for of是干什么用的。
業務代碼確實使用不上,但是如果不理解的話,等真到了可以使用的場景的時候,又是否真的能夠運用起來,甚至記起來呢?
for of 是干什么用的
所有人都知道一些概念for、forEach、map、reduce
這些是可以遍歷數組的,for of
是用于遍歷迭代對象的。如下:
const arr = [1, 2, 3]arr.forEach((item, index) => { console.log(item) // 1, 2, 3 console.log(index) // 0, 1, 2})
而巧合的是for of
也可以遍歷數組
for (let key of arr) { console.log(key) // 1 2 3}
將arr改變為const obj = { a: 1, b: 2, c: 3 }
的時候,兩者都沒有遍歷出結果。
前者是沒有反應,后者會直接報錯:TypeError: obj is not iterable
。翻譯一下,類型錯誤:obj 不是一個可迭代對象。
那么什么是可迭代對象呢?
可迭代對象是什么?
我們先來看看下面這個例子:
const itemLi1 = document.getElementByTagName("li")const itemLi2 = document.querySelectorAll("li")for(let key of itemLi1) { console.log(item)}for(let key of itemLi2) { console.log(item)}
也就是說HTMLCollection
和NodeList
是可以迭代對象。其他的可迭代對象有Array、map、set、string
等等。如果說類數組的話,是不是迭代對象呢?
const arrLike = { 0: 1, 1: 2, 2: 3, lenght: 3}for (let i = 0; i < arrLike.length; i++) { console.log(arrLike[i]) // 1, 2, 3}for (let of arrLike) { console.log(key) // uncachh TypeError: obj is not iterable}
for循環打印出了對應的結果,而for of 報錯了。類數組不是可迭代的的對象。這又是為什么呢?我們將類數組和HTMLCollection類型打印出來比較一下。
而類數組如下:
它們有一個明顯的不同,可迭代對象的原型鏈上面是包括Symbol.iterator
的。而這個就是讓數組變成可迭代的根本原因。
也就是說,當目的對象的原型鏈上面包括Symbol.iterator
的時候,它才是可迭代對象。
對象是無序的,無序的東西自然不可以迭代
這里使用到了Symbol類型,它在MDN上面的解釋就是用于生成全局唯一的變量。而可迭代對象就是它的使用場景。受它的啟發,我們在業務當中,如果需要前端來生成一個唯一ID的時候,再次之前,通常都是創建一個UUID的函數來生成一個唯一ID。Symbol不用這么麻煩,直接使用就可以了。
由此可知,Array.prototype[Symbol.iterater]
這個函數封裝了一些東西,使得for of
可以將對象的元素給打印出來。
換一句話來說,就是Array.prototype[Symbol.iterater] = function() {}
的執行生成一個迭代器對象。
也就是說,當Object.prototype
也有[Symbol.iterater]
的方法的時候,for of
也能夠遍歷它呢?我們來試試看吧。
Object.ptotoype[Symbol.iterator] = function value() {}
這不就是生成器的作用么?
生成器和迭代器的關系。
ES6給我提高了一個生成器的函數。既然叫做生成器,它生成的東西就是迭代器。
表現形式如下:
function * generation(iterableObject) { for(let i = 0; i < iterableObject; i++) {yield iterableObject[i] }}
由*
符號和yield
關鍵字組成。
當const iterator = generation([1, 2, 3])
, 其執行流程如下:
iterator.next() ==> { value: 1, done: false }
iterator.next() ==> { value: 2, done: false }
iterator.next() ==> { value: 3, done: false }
iterator.next() ==> { value: undefined, done: true }
到了第四次,value為undefined
的時候,done為true(也就是說,當done為true的時候,value一定為undefined)。所以說,yield
的作用有兩個:
- 生成一個值,將該值封裝成一個對象,而這個對象是
{ value: .., done: flase/true }
這樣的形式。 - 停下來
可以明顯的看出來,生成器有一個作用,通過next這個接口,可以看到迭代的過程。
既然說生成器生成了一個迭代器,那么是不是說生成器執行后的結果就是一個迭代器呢?既然是迭代器,自然就可以被for of
給遍歷。
for (const key of generation([1, 2, 3]) { console.log(key) // 1, 2, 3}
果然可以。
經典面試題: 自己實現一個next
這樣的接口呢?
上面已經有了實現的思路。通過一個標識符和一個判斷就能夠使用ES5來使用,如下代碼片段。
function generation(iterableObj) { let nextIndex = 0 function next() {} return {next: () => { return nextIndex < iterableObj.length ? { value: iterableObj[nextIndex++], done: false } : { value: undefined, done: true } } }}
當nextIndex下于數組長度的時候,沒有迭代完畢。
注意:nextIndex++
是先跑nextIndex
,再自增。
何為接口,后臺給你一個url地址,這個是網絡接口。next是設計師給你封裝的一個方法,你通過這個方法來達到上吧yield
的兩個作用,所以next()也是一個接口,前端接口。簡單來說,一個封裝好的方法就是一個接口。
讓非迭代對象也可以使用for of 進行遍歷
正如第一節所說,Symbol.iterator
的方法是迭代器的關鍵。那么我們也可以給Object
掛載上該方法。既然該方法可以讓對象變成迭代器,就可以直接使用上面ES5實現next
方法的代碼片段。
const obj = { a: 1, b: 2, c: 3}Object.prototype[Symbol.iterator] = function value() { const keys = Object.keys(Object(this)) let nextIndex = 0 function next() { return nextIndex < keys.length? { value: [keys[nextIndex], obj[keys[nextIndex ++]]], done: false }: { value: undefined, done: true } } return { next }}for (const [key, value] in obj) { console.log(key)}
for循環和for in的關系
for循環和for in 看著很像,其實只是共用了for
這個關鍵字,它們都是JS引擎底層實現的東西。和forEach、map
這些是基于for循環的API不同,它們是在實現在for循環之上的。
總結
- 生成器generator執行的結果就是一個迭代器
- 生成器可以是也是由ES5實現的,不是基于底層API
- 是否是迭代器的關鍵是
Symbol.iterator
方法
以上就是詳解JS前端使用迭代器和生成器原理及示例的詳細內容,更多關于JS前端迭代器生成器的資料請關注其它相關文章!
